第141章 偵察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1651高地東側半山腰,哨所壹處,配置布輪機槍兩挺,人員十五名左右。”
“記錄完畢。”
兩名身穿雪地迷彩服的79集團軍山地旅偵察營戰士正趴在壹處雪堆裏,其中壹人的身上背著壹把CS/LR4型狙擊步槍(26萬),手上拿著壹副高倍率望遠鏡。另壹名戰士則背著壹把普通的191卡賓槍,正在壹塊戰術平板的地圖上進行標記。
經過壹夜暴雪之後,這處位於墨脫縣附近的山谷已經蓋上壹層厚厚的銀裝,洶湧的雅魯藏布江在山谷中奔騰著,發出了雷鳴般的巨響。在這個狙擊小組中作為主狙擊手的何良明與作為觀察員的李成智已經在雪堆裏蹲守了半天時間,這處難得的制高點可以看清周圍幾處高地的印度軍隊據點。
由於藏南地區的地形時常改變,衛星偵察在這個季節又容易受到雲霧的遮擋,因此西南軍政委員會經過討論之後決定派出這支山地旅最精銳的偵察連,進入藏南地區做壹次完整的地面偵察行動,為後續的占領提供支持。何良明小組已經跟隨連隊在藏南地區步行偵察了三天時間,他們已經跨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二十多公裏的距離,沿途並未遭遇太多印度軍隊的據點,也沒有見到多少當地人的蹤影。
初冬時節的藏南地區已經是壹副銀裝素裹的模樣,山區的夜間最低氣溫甚至能達到零下十幾度,補給不足的印度邊防軍隊根本無力在此時維持大量據點的長時間駐紮。印度軍隊在1951年才正式開始進入藏南地區,但是此時的藏南地區已經有了小規模的居民聚居點以及印度邊防部隊的哨所。
原本偵察連的計劃是從墨脫縣開始沿雅魯藏布江前進到習慣邊界線後折返,但是他們的偵察行動在昨天下午遇到了意外情況。連隊在抵達這處高地進行休整的時候,負責警戒的幾個小組在高地四周發現了印度人的身影。
根據他們在行動開始之前得到的空中偵察情報,這壹帶理應沒有任何印軍據點,但是從山頂的觀察哨發現第壹隊印軍之後,全連陸續發現了兩個連的印軍出現在附近。發覺到不對的連長劉柱立刻命令全連停止前進,以防止和這股突然出現的印軍發生沖突。
隨後,偵察連的戰士們發現這群印度人在附近幾座高地上開始進行土工作業,堆壘沙袋並修築據點。劉柱意識到他們這是剛好碰上往這裏推進的印度人了,而且這夥阿三並不存在與任何已知記錄中,明顯是歷史已經出現了偏差。
獲得這個發現之後,偵察連開始記錄這夥印軍修築據點的地方,並陸續觀察到了更多印度軍隊的出現。他們趕著騾馬和牦牛行進在險峻的山路上,從望遠鏡裏可以看到那些無精打采的印度士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甚至有人失足從山崖上墜落。身上有著全副武裝的偵察連戰士們自然是扛得住高原山區的寒冷,但是這夥身上只穿了破破爛爛的軍裝的印度軍隊在這個季節進入這個地區實在有點不可理喻。
在這處高地背陰處的壹叢樹叢裏面,連長劉柱正在和副連長郭明商量目前的情況。
“衛星還要兩個小時才會經過我們頭上,到時候我們把把新發現匯報給上級。這夥阿三真是瘋了,居然在這種時候跑到我們的地盤上來。”劉柱看著戰術平板上的地圖,派出去的偵察小組已經陸續將他們新發現的這股印軍正在修築的據點壹壹圈記。
“我也覺得奇怪,這兩天山區最高氣溫才八攝氏度,他們就這麽穿著普通軍裝上山,竟然還能撐著走到這裏,看來我們之前還是小看印軍的補給能力了。”郭明粗略計算後發現這裏距離最近的印度人聚居點也點有五十多公裏,按照已經觀察得出的印軍行進速度,他們如果從邊境地區出發的話至少已經連續行軍壹周時間才能抵達這裏。
印度人在這壹天時間裏突然占據的高地從地圖上看確實是非常有戰略價值的,可以監視從墨脫縣到雅魯藏布江下遊的廣大地區。位於提斯普爾的印軍指揮部明顯是受到了什麽刺激才會派出部隊在這種極度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強行進入藏南地區,偵察連應該是恰好碰上了他們的先頭部隊,如果繼續深入的話應該能發現更多印軍。
“現在我們的位置離墨脫縣只有二三十公裏,印度人既然已經把壹個營送到這裏,那麽後面至少會有壹個團的部隊擋在我們和傳統邊界線之間。”郭明指著地圖上的原定路線說道,這條路線並未考慮到他們目前遭遇的特殊情況,想要繼續偵察行動的話勢必要進行修改。
“從各組的偵查結果上看,這夥印軍的裝備主要是英國人的恩菲爾德步槍和布倫機槍,甚至有發現迫擊炮,應該不是邊境地區的那些叫花子,這是他們的正規軍。”劉柱說道。
“既然這樣,我們要不要繼續行動?”
“等衛星通訊接通之後和上級請示壹下,我們先做壹下路線規劃,盡量讓開現存的山路,避免發生沖突。”
既然已經發生了突發狀況,是否繼續偵察需要先向司令部請示才行,不過兩人商討之後認為上級應該會要求他們繼續行動,因此先著手進行路線規劃。他們目前所發現的這些印軍可以確認是駐紮在阿薩姆邦的正規軍,屬於戰鬥力比較強的壹批人。阿薩姆邦原本並非印度古文明的傳統領土,它是在英國人結束殖民統治之後強行劃入印度的。當地居民的民族構成更接近於緬甸和西藏,因此這壹地區自從印度建國之後就開始有分裂主義勢力活動。
早在英印時期殖民政府就在阿薩姆邦駐紮壹支比較有戰鬥力的部隊鎮壓當地的遊擊隊活動,而隨著這兩年以來遊擊隊越打越多,尼赫魯政府增派了更多的部隊進入這壹地區。當尼赫魯終於下定決心對這片他們非法獲取的土地進行鞏固的時候,他正好能利用這批熟悉當地氣候和地形的部隊。
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裏,偵察連就發現印度人在這片山谷占據了十三處據點,每個據點都有印軍在修築工事,他們明顯是打算在這裏長期進行駐紮了。到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表現出發現了偵察連的樣子,讓壹直擔心自己行動暴露的劉柱松了壹口氣。
“他們的據點密度比原本記載中的高了壹倍不止,這才隔了幾百米就是壹個哨所。”劉柱重新做好路線規劃之後,開始以作戰角度審視印度人新占據的這些據點。
“也不怕凍死在這裏嗎,我看他們都是用牲畜在運輸物資,這麽多人擠進來,他們是想幹什麽?”
“我怎麽知道,他們現在的兵力比我們之前所知道的高出了壹個數量級,看來尼赫魯這家夥是從美國人那裏知道了些什麽。”
二人都知道他們的偵察任務是為了之後大部隊進駐這壹地區打前站的,現在看來之前所設想的先印軍壹步占據藏南地區的規劃是無法達成了。印度人的突然行動使得我軍陷入了壹定的被動,雖然在大雪封山的情況下雙方都沒有在藏南地區發動大規模戰役的能力,但就後勤來看印度人有著不小的優勢。
“妳看看,在1651高地上他們就布置了三個哨所,其中兩個配屬了布輪輕機槍,另壹個有壹門迫擊炮,基本把我們往雅魯藏布江下遊前進的兩條主要通道監視到了。”
“就這種水平的據點,要敲掉也不是什麽難事,就算空軍沒辦法進行支援,我們有兩門迫擊炮就能在十分鐘內解決戰鬥。”
“相鄰的1737高地上他們似乎是打算挖壹個兵營的樣子,這才半天時間就有三隊運輸隊集中到高地的向陽面,三排長報告說他們正在清理空地。”
“他們就打算用騾馬和牦牛支撐壹整個營的後勤需求嗎?”
“看來是的,現在的印度軍隊估計比後來的那些人後勤需求還要低壹些。”
“我是想象不到他們的後勤水平能比23年那次沖突的時候還要差。”
在原歷史上的2023年,中印兩國終於在藏南地區再次爆發了小規模的武裝沖突,駐紮當地的幾個戰鬥小組的光榮事跡獲得了全軍通報表揚,因此兩人至今記憶深刻。後世的印度人在那場沖突中的表現依舊令本就沒什麽期待感的外界大跌眼鏡,擅自挑起沖突的印度邊防部隊軍官竟然在三個小時的戰鬥後才發現他們的彈藥庫裏根本就沒有記錄在冊的那些物資,後續的運輸隊竟然用五天時間才通過僅僅五十多公裏的山區公路。
不過偵察連現在遇到的情況和後世不大壹樣,就他們所觀察到的來看,這夥印度人的堅韌程度很高。能在個位數的平均溫度中在山區修建新據點就說明他們和後世的那些軟蛋不太壹樣了,不過劉柱和郭明認為就他們現在的情況而言這些新出現的印軍據點並不足以抵擋山地旅的進攻。
“如果他們在整個藏南地區的駐軍密度增加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那他們至少是把壹個師的部隊扔進來了,這也太多了。”
“應該不至於,妳看地圖,這裏是有兩條主要通道連接平原地區,其他的原始森林他們應該也沒膽子深入。就算真的有壹個師的兵力,我就不信他們能比美國佬陸戰壹師還要強。”
劉柱他們所在的山地旅在兩個月前參與了對美國第十軍的剿滅行動當中,在壹起行動的三個旅裏面山地旅由於裝備優勢行進速度最快,獲得了中央軍委頒發的“長津湖旅”榮譽稱號。現在看來,這支部隊的榮譽史即將添上新的壹筆。
“時間差不多了,讓通信員把天線架好,這些備用衛星的信號不是很好找。”劉柱看了壹眼自己的手表,發現離預定的衛星通信窗口時間已經很近了。
“明白了。”
在偵察連所處高地對面的另壹處高地上,印軍某部隊的營長帕阿德正穿著厚厚的棉衣站在呼嘯的寒風中,他的手上拿著壹個英軍的制式望遠鏡。高種姓出身的帕阿德營長不喜歡這個新的駐紮地點,他也不知道上級是在抽什麽風,叫他們在壹年中最冷的季節裏跑到這片荒無人煙的地方來。
從英國人為他們留下的地圖上看,上級要求他們駐紮的這幾處據點距離麥克馬洪線只有二十多公裏的距離,他們在前往這裏的時候驅逐了沿途碰見的藏族人。原本在平原地區還能從當地撈點油水的帕阿德營長現在不得不在這個苦寒之地喝西北風了,他手下這批印軍士兵都是經過英國人訓練的原殖民地部隊,可謂是目前印軍中戰鬥力最高的壹批,他想不通為什麽上級要把他們派到這種荒涼的地方去防範那些不值壹提的西藏人,明明迪布魯格爾附近的局勢非常緊張。
“營長,三連長報告說他們的存糧快用完了,士兵們都在挨餓。”副營長走過來說道。
“妳和我說,我能有什麽辦法,團部那邊原本答應我們壹到這裏就會有運輸隊接應,現在看來那些民工又在路上磨洋工了。這群不可信的賤民,說不定把我們的補給給吃掉了不少。”帕阿德壹點也不想聽到副營長的抱怨,他們的後勤支撐到這裏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司令部壹點也沒考慮到冬天行軍的困難就讓他們冒險深入。
“而且現在的氣溫太低,如果士兵們沒有東西吃,我擔心今晚會有人凍死的。”
“讓壹連給他們分壹點,總之先撐過兩天時間,至少把哨所都修好再說。”帕阿德心中不停地吐槽著參謀部的那群傻瓜,他們竟然還想著要部隊前進到麥克馬洪線,並在那裏修築壹條堅固的防線,殊不知他們光是前進到這裏就已經無法支撐了。